旅游资讯网是中国最大的旅游内容生产和分发平台,提供及时权威的旅游资讯和丰富的旅游短视频

“外国人聚集在家里的小商店”,入境游如此火爆?

旅游新闻 2024-05-22 浏览(2130) 评论(0)
- N +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官方账号:凤凰。com。

ID:凤凰新闻

原标题|入境游爆棚,外语导游不够用。

作者|高子敏

“今年入境游有点爆棚……”

这是四川人Pablo进入旅游行业的第八个年头,他突然觉得自己成了“风口浪尖上的猪”。

2016年刚入行的时候,包括他在内,成都有四个西班牙导游。除了做当地的陪同和接待入境游客,Pablo还经常带国内出境旅游团去西班牙。旅游业不景气三年后,他转到南美一家建筑公司做翻译。去年年初,他重返导游行业,成为成都唯一一名全职西班牙语导游。

一年多来,他见证了入境旅游的缓慢复苏,然后在今年3月开始爆发。这样的增长曲线离不开一系列宏观政策的推动:

从去年开始,国家移民局逐步恢复了54个国家的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11月17日,外交部领事司发布公告,简化外国人来华签证手续。

7天后,领事部再次宣布,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持法国、德国、意大利等6个国家普通护照在华停留不超过15天的人员可免签入境中国。

2024年3月8日,这些免签国家又增加了瑞士等6个国家。

5月8日,中国决定将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

如果是政策加持,吸引了不少西方游客前来参观。4月,瑞士阿姨伊丽莎白来到北京南锣鼓巷。她皱着眉头,看着热气腾腾的红烧肥肠。在黄山出发的高铁上,法国小伙子朱利安被邻居叔叔拉着和孩子微信视频练习英语口语。

Pablo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外国游客的爆炸性增长。作为成都唯一会说西班牙语的导游,他从3月到10月底的行程都订满了:一个月至少25天,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4点,每天8000步。想去大熊猫基地,可以轻松突破一万步。

虽然Pablo为自己安排了一次“魔鬼之旅”,但还是有很多外国旅行团找不到导游。为此,他与旅行社合作,利用业余时间培训四川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的大三学生,扩大西班牙语导游的数量。

他不禁感慨命运的跌宕起伏:“去年我还在到处求跟团游,今年根本找不到导游。”

01

成都,

“一个只有熊猫的小县城”

对于许多外国游客来说,四川成都是一个充满惊喜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刻板印象”有关。帕布罗告诉菲尼克斯。尽管许多年轻人在来成都之前通过海外视频网站抖音和YouTube了解了春熙路和川剧的突然变脸,但许多年长的游客认为成都是一个只有熊猫的小县城。

展开全文

在Pablo看来,北京-上海-Xi-桂林-香港是外国游客第一次来中国旅游的经典线路,而“成都旅游的火热与西成高铁有很大关系”——Xi和秦始皇陵兵马俑在海外的名气要大得多。很多游客先去了Xi安,然后坐了三个多小时的高铁经停成都。结果,“有人到了火车站,就像‘哇,这个火车站怎么这么大’。

虽然有15天免签和144小时过境签证,但Pablo的大部分客人还是利用简化的手续,提前拿到了可以停留30天的旅游签证。有嘉宾坦言,这是因为西班牙和中南美洲离中国太远了。既然他们已经飞行了十几个小时,他们还需要多呆几天,去更多的地方看看。

Pablo的客人中,90%是2-5人的精品团。相对于自由行,这类小团往往采取“一团一车一导游”的模式,花费较多,客人多为有一定经济实力、时间相对充裕的老年人。相比密集的突击队式的行程,他们更希望放慢脚步,欣赏中国。

今年2月底,巴勃罗接待了一批来中国办理旅游签证的西班牙老夫妇。这次中国之行的行程是奶奶自己设计的,行程涵盖了哈尔滨、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这些城市对于外国游客来说都比较“小”。到中国的第一天,他们就直奔冰雪世界。结果爷爷不小心摔断了脚,坚持坐轮椅完成剩下的行程。

来四川之前,老两口最大的期待就是一次浪漫的牵手散步,在川南竹海的湖上泛舟。为了不辜负他们的期望,巴勃罗邀请了三名工作人员将老爷爷和他的轮椅抬上竹筏。在帕布罗拍摄的照片中,这位坐在轮椅上的西班牙老人裹着骨折固定器,脖子上挂着“老法师”相机。虽然橘黄色的救生衣裹在羽绒服里,扣不上扣子,但老爷爷笑得合不拢嘴。

4月底,巴勃罗接待了另一位来自墨西哥的孤寡老人。作为一名气功爱好者,他在疫情发生前每年都来海南参加气功培训班,疫情发生后又独自前往不同城市。这一年,他训练完来到成都。刚认识Pablo,他就高调说“我出来玩就是为了吃”,宣布只吃米其林,每餐标人均500元,吃粤菜闽菜,不吃麻辣川菜。

Pablo对于“来成都不吃川菜”的要求有点张口结舌。他试图解释四川的美食是在街边的“苍蝇馆子”而不是米其林,但他抵挡不住客人的固执,只好带他去吃了一顿600元的海鲜自助餐。吃了一顿饱饭,老人直言这顿饭“真的很值”。在他的家乡墨西哥,一只波士顿龙虾可以卖到200美元,但是在这里你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通过这顿饭,老人建立了对巴勃罗口味的信任,第二天请巴勃罗带他去吃川菜。

让Pablo震惊的是,墨西哥老人在70元的川菜馆里一口气为自己点了7道菜,填满了500元的食物标签——烤鸭、宫保鸡丁、青椒蒸鱼、炒年糕...用红酒和高脚杯。一顿饕餮大餐后,这个曾经说绝对不吃川菜的老人爱上了青椒蒸鱼。

川菜一直以重油和麻辣著称。世界游客不同的饮食习惯让Pablo觉得“每次订团餐都是一种挑战”。由于四川的旅行清单中经常包括“吃火锅”,而很多外地游客无法接受包括毛肚、肥肠在内的内脏食物,Pablo不得不绞尽脑汁设计不同的饮食方案:游客吃辣内脏,就吃成都本地火锅;如果吃辣但不吃内脏,就去四川的改良红罐潮汕牛肉;如果不吃辣,不吃内脏,只能保持汤锅健康。至于吃内脏不吃辣——他还没遇到。

只有一种川菜是绝对禁忌的:辣兔头。在Pablo的经历中,外国游客一旦在成都街头偶遇卤味橱窗里整齐包装的兔头,要么震惊地拍照,要么痛苦地跑开。

02

外国特种部队:

“整个过程丝滑。”

与巴勃罗慢热深沉的游客不同,来自瑞士的63岁的伊丽莎白·维利热-图费克斯(Elisabeth Villiger-Toufex)可以算是一支旅游特种部队。短短8天,她在北京、上海、苏州三个城市打卡。

这是伊丽莎白第二次访问中国。她曾经是一名专业导游,去过100多个国家。30多年前,她独自一人随一群欧美游客游览了北京-上海-Xi安-桂林-香港的经典线路。在伊丽莎白的记忆中,当时的中国几乎没有高楼大厦,一线城市的街道上垃圾成堆。鲁豫的行人对这群外国游客很好奇,但没有人上前交流,只是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他们。

伊丽莎白这次来中国是为了家庭团聚。她现在住在塞浦路斯。去年8月,她的儿子来到天津南开大学参加为期一年的中文学习,而她的女儿在瑞士学习。他们已经半年多没见面了。让她哭笑不得的是,她刚办完旅游签证,中国就开始对瑞士免签15天。出发前,伊丽莎白收拾好行李,在儿子的提醒下下载安装了支付宝和滴滴打车,她很快就独自掌握了这些手机上的“新技术”。“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丝滑的体验,离不开近一年多来中国对移动支付方式的优化。过去,使用支付宝等移动支付需要与国内银行卡实名绑定,这让许多想去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望而却步。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去年7月杭州亚运会之际,支付宝和微信完成了对Visa、万事达卡等境外银行卡绑定的支持。今年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外国人在华支付指南》,图解了五种支付业务的使用流程。3月18日,支付宝推出“多语种翻译服务”,从原来的中英文扩展到16种语言。翻译服务可用于App内的打车、订酒店、订机票等场景。这让母语为德语的伊丽莎白更容易买单。

北京之旅的第一天,伊丽莎白和一日游导游在天坛相遇,开启了“暴走模式”。这次旅行是伊丽莎白的女儿通过Trip预订的——这家拥有广泛海外用户的旅游网站于2017年被携程收购,是一家真正的中国企业。在天坛,伊丽莎白经历了过去与现实的交融,与30多年前没有太大区别,但“一切都变得特别干净有序”,中国人变得更加“开放和热情”。

几组来自中国的游客看到伊丽莎白,都上前打招呼,问她从哪里来。有人礼貌地要求合影,伊丽莎白欣然同意,“我好像是个明星!”"

伊丽莎白的导游姓李,从未出过国,但英语说得很流利。他住在河北廊坊,每天通勤到北京近三个小时,接待游客。乘船旅行的疲劳并没有减少他对工作的热情。休息时,他不停地和伊丽莎白的儿子用中文交流“你以后要不要留在中国工作”“你有没有打算在中国找个女朋友”。

伊丽莎白在北京的第二站是南锣鼓巷。上次去的时候是纯住宅区,现在商业文化气息更浓了。在伊丽莎白拍摄的视频中,她兴奋地在一个雾气迷蒙、古色古香的许愿池前打卡留念,还拍下了身旁一串许愿卡的特写,其中一张写着大多数中国人最朴实无华的愿望:“直接暴富,刮中彩票1亿大奖”。

在胡附近散步时,伊丽莎白经常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气味——她在一口沸腾的露天大锅前停下来,发现大锅里煮着豆腐和猪肠,这是一个卖炖猪肉和火的摊位。第一次这么直观地看猪的大肠,伊丽莎白有些身体不适。

伊丽莎白说,欧洲有很多菜用的是动物内脏,她本人就是煎小牛肝的爱好者。不同的是,他们往往不会“把内脏都吃光”,做菜的时候会有一个“馅饼”,会把内脏包起来,绝对不会让顾客看到一大锅猪肠。“如果我把它包在饺子里,我可以吃,但我看不到它。”

离开北京后,伊丽莎白乘复兴号来到上海。到上海后,她直奔位于地铁2号线上海科技馆站的亚太新阳服装礼品市场。这是很多外地游客在上海的经典打卡地。伊丽莎白听说许多乘客将访问中国。从“最新科技”到“大牌手袋”,从“古董文物”到“名贵手表”,应有尽有。

在这里,她先查获了一副140元的无线耳机,并赠送了MegaSafe无线充电盒——她曾经在一家苹果店花280美元(约合人民币1960元)买了一副同样的耳机,贵了13倍——在伊丽莎白看来,这两款耳机无论是外观、音效还是质量都没有区别,“毕竟都是中国制造”。她还花了不到3000元买了4个香奈儿的仿制版——每件海外正品大概21000元以上——“我还没告诉任何人呢!”在电话里,她有点激动地告诉Phoenix.com。

03

北京热舞,

获得了129万海外浏览量

体验一种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生活在这种文化中。来自法国的朱利安·丁乔是这一人类学信条的实践者。对于想走遍中国的他来说,15天的免签和30天的旅游签证远远不够。今年2月,还在读MBA的他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交流。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他一直在利用周末和假期去旅行。

刚来北京的时候,于连喜欢晚饭后一个人散步。一天晚上,他在街上遇到一群大叔大妈随着动感的音乐跳广场舞。只是北京最普通的一条街,三三两两停着自行车,行人来来往往。一些人随着音乐强劲的节拍狂舞,另一些人则鼓掌欢呼,完全无视行人投来的惊讶目光。更让朱利安震惊的是,这些人几乎都是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跳舞——“在欧洲,人们不喝酒就这样跳舞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他们太热爱生活了!”虽然不懂语言,但朱利安很快被叔叔阿姨的热情所感动,加入了他们,一起跳舞。

随后,朱利安将这段视频发布到海外版的TikTok抖音,共获得129万次观看和18万个赞。一位外国网友留言说:“真希望我四十多岁也能这样(哥们,我也想四十多岁也这样)。"

4月初,朱利安来到黄山旅游。在一个公园外,一群老爷爷聚在一起打扑克。路过的朱利安刚好和其中一个排队打牌的老大爷有了眼神交流,他就邀请朱利安坐在他旁边,开始了接二连三的提问。朱利安从口袋里拿出翻译器,让叔叔对着它说话

“你在北京的房租多少”“哦,贵啊,你租吧”“在法国买房要多少钱”“法国人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两个人来来去去,就这样过了两个小时。临别前,爷爷严厉地表扬了朱利安的翻译。

黄山之旅的最后一天,朱利安沿着新安江散步,遇到两个钓鱼的大兄弟,停下来观看。大哥看到好奇的朱利安,拿起一根鱼竿递给他。然后他用中文解释了一下,并演示了抛竿的动作。虽然双手拿着扁担,不会用翻译的朱利安费劲地解释自己听不懂中文,但情绪中的大哥还是用中文把整个解释完了。钓完鱼,两个哥哥开车送朱利安去15公里外的高铁站。走之前,他们打开朱利安的背包,往里面塞了三瓶娃哈哈矿泉水。

朱利安终于坐上了回北京的高铁。在朱利安眼里,在中国坐火车就像进入了一个小说梦境,这让来自欧洲的他变得如此陌生。在小车厢里,他看到穿着校服的孩子在小桌子上做作业,走廊里站着能睡着的上班族,还有在手机音量之外刷Tik Tok或大声打电话的游客,发出的声音大得半节车厢都能听到。

外国博主刚坐下打开前置摄像头,旁边的大叔突然带着“耶”字闯进镜头。随后,大爷叫上孩子,在高铁上向四面八方展示法语,说:我今天坐火车挨着一个外国人,你赶紧跟他练口语。

五一期间,于连也加入了大队,来到了成都。回程他只买了一张20小时的硬卧票。一上火车,周围的叔叔阿姨们看到这个卷发的外国小伙,立刻进入了“喂食模式”。

短短十几分钟,两个阿姨路过,给朱利安留下了两支500 ml的《勇敢的世界之旅》和一个新鲜的红苹果。一个大叔把自己的烧鸡和朱利安分享,从塑料袋里拿出一瓶透明的液体,倒了半杯。朱利安只是嗅了嗅刺鼻的气味,就揭开了“疼痛面具”。这是什么?

我叔叔想了一下,然后伸着尾巴回答:aco-tel。

04

乐山姬伯有英文菜单。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结束和免签政策的推广,越来越多像伊丽莎白和朱利安这样的外国游客将中国作为他们的下一站。

国家移民局4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共签发外国签证证件46.6万份,同比增长118.8%。198.8万外国人免签入境,同比增长266.1%;来中国的外国人数量比2023年同期增长了3倍多,其中30%以上是游客。

根据其5月6日的公示,今年五一假期,出入境外国人77.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8.7%。

5月15日,国家移民局再次发布公告,宣布从即日起,乘坐邮轮来华的外国旅游团可以免签入境中国。

Pablo认为,包括成都在内的许多城市都在努力为迎接和更好地接待外国游客做准备。他注意到,在四川省外办的指导下,很多商家在宽窄巷子、人民公园等热门景点准备了纸币,在刷卡机里开通了Visa和万事达卡的选项,有的商家还会在柜台摆出“外国人在华支付指南”。

以前外地游客买景点门票是一大痛点,因为没有身份证,去了景点只能线下排队买票。今年春节前后,乐山大佛专门开通了护照网上购票选项,省去了外地游客排队的时间。

4月初,Pablo带着一群西班牙游客去乐山看大佛,吃布施鸡。他惊讶地发现餐厅推出了英文菜单。

巴勃罗本人也在不断迭代服务——发现外国游客喝不惯那杯用热水泡的茶,他果断把行程中的“去人民公园喝茶”改成了“叫王霸茶记外卖”。那些冰镇茉莉奶茶很受外宾欢迎,也有人向巴勃罗要外卖包装带回去当纪念品。

然而,除了惊喜,外国游客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也是不可避免的。朱利安最大的抗议来自嗅觉:在餐馆里,人们经常一边吃饭一边抽烟;上公厕就像打开了盲盒,因为上一个人可能在厕所里抽了烟,气味还没散;即使在火车上,虽然“禁止吸烟”的牌子不停滚动,但烟味依然不绝于耳。在他的印象中,欧洲几乎所有国家都禁止室内吸烟,这是刻在民族DNA里的共识,但在中国是不可能阻止的。

他还遇到了一个几乎每个中国年轻人都经历过的赌博——去理发店理发。在北京一所大学的理发店里,丹索尼为他脱下遮盖物,用试探的语气问他:“好吗?”朱利安沉默了。他把照片发给了抖音,一些网友评论说,“你的头发看起来像被烫过一样”,“要求他退款”。

尽管发生了这件事,朱利安告诉Phoenix.com,在他去过的所有国家中,中国人民是最友好的。而伊丽莎白则对她的中国之行表现出一种世界主义的态度:“人类是共有的,我们也是一样的。无论我们来自何方,我们都在追求安全和欢乐。”

4月底,伊丽莎白的特种部队之旅落下帷幕。当她在浦东机场的贵宾室等待回国的航班时,她点了一杯香槟。就在她拿起酒杯准备喝一杯的时候,突然注意到桌子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适度饮酒”。

这样的通知让伊丽莎白笑了。“之前真的有人在机场喝醉了吗?”虽然去过100多个国家,但像好朋友的建议这样温柔的提醒还是第一次见到。

她摇了摇酒杯,开始计划下一次中国之行。

本文转载自凤凰。com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周热点回顾

2024 Vista看世界

V

租房藏着一个大坑,很容易造成千万损失。

儿童智慧营业税,成年女明星“变美变神奇”

让她上歌手,喜剧效果提升100%。

街上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了↓↓↓

标签: